
学校新闻
“助”之有道
发布时间:2008-07-01 09:40:44
发布者:招办
阅读次数:1178
“到经贸旅游学校近两年了,我感受到了老师给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对我个人经济上的帮助。”就读于市经贸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杨德敏说。
杨德敏家住红格,父母务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2005 年9月她进入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学习后,家里的情况就有些困窘了。在经贸旅游学校读一年级时,杨德敏开始在学校的勤工助学部帮着卖东西,每月有80元的收入,现在二年级了,“工资”又增加了40元。这样一来,她每月就有了120元的收入。杨德敏一个月的总的花费在150-200元之间,有了这份“工作 ”,她的心里踏实多了,也能安心地学习了。
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就业”岗位,在市经贸旅游学校比较普遍。曹大翠、侯丹、张义诚……都是“校园打工族”,他们和杨德敏一样,利用中午、晚饭后或者是周末的时间,在学校的勤工助学部卖东西、在图书馆打扫卫生、帮着清理垃圾等,每月都能获得一百元左右的生活补贴。
据杨德敏的班主任周恩霞老师介绍,她班上56名学生中,一半以上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还为数不少。刚开始时,可能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比较内向,怕说话,怕表达。后来,学校提供了这些岗位给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学生们变得也自信多了。
市经贸旅游学校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岗位,是结合学生家庭状况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招生就业处的黄毅主任说:“我们不但解决了一部分贫困学生生活问题,还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曹大翠家住盐边县新九乡猛良村,她说,除米、肉、油以外,家里一个月的开支也就是一百多元,而她在学校的这份‘工作’的收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它确实减轻了我家里的经济负担。”曹大翠说。据统计,目前市经贸旅游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这样的岗位约有 110 个,都是针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设立的,而且采取轮换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得到资助。
“我们学校有2400多个学生,贫困生比例要占到 30%左右,近几年学校尽了全力,多方筹集资金资助学生,老师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捐钱献物,奉献爱心,我们不能眼看着学生挨饿受冻啊!”学生处毛秀英主任满怀深情地说。除给学生提供“校园就业”岗位以外,市经贸旅游学校还采取多种优惠政策扶助学生,主要有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金、师生结对子“一帮一” 等,学校免费赠送所有新生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和校服各一套;同时,许多社会人士和企业主动来学校进行爱心捐助,如川惠大酒店、得天独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子溯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部分贫困生提供全额学费,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学习也安心了。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