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国重”职校—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改革篇之一
改革,助推学校崛起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推动学校发展的,正是那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程,从最初的香饽饽,到学生、家长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再到现在对职业教育的重新认识。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是职业教育的一些构成板块却一成不变。比如,教材内容、教学组织模式。
  教材内容没有变化,而现在生源的素质从总体上来讲比以前要低,并且社会对他们的技能要求更高。面对现实情况,经贸旅游学校对教材进行了适度调整,在适当降低教材难度的同时,拓宽知识宽度,增加专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上,则变“教师满堂灌”为“精讲多练”:即教师点到即止,而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材、课堂的变化,促进了学生从以“考什么”为核心的学习观念,转变为以“会做什么”为核心的学习观念。这种观念的转变,与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
  “按计划招生、按专业编班” 的传统教学模式,其弊端在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对于狭窄。面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情况,经贸旅游学校再次进行改革,探索并形成了“1-2-3”教学组织新模式。
  “1”指第一年以文化基础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为主,适当开设专业课程。“2”指学生进入第二年后,在开设部分文化课的同时,加强专业课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加强见习、实习工作,按学生意愿进行就业升学分流。“3”指学生进入第三年后,加强专业课教学,加强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教育,组织开展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零距离”上岗作好准备。这样改革,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又为学生终身学习、转岗就业和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种教学模式与宽口径的专业、课程设置遥相辉映。“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打破了原有的那种千篇一律,形成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以社会需求来定专业,以行业需求来定课程,以岗位需求来定学生技能。”校长董之云认为,“一成不变的办学,将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多重需要,进而会导致学校难以吸引学生,制约学校发展”。
  经贸旅游学校领导班子深刻洞悉了当今中职学校发展规律,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理念,广泛“联姻”。先后与盐边县红格中学、新九中学等初中学校进行了“分流渗透”式的初等职业教育联办;与大河中学进行了“分流阶段”式的中等职业教育联办;与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初等教育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进行了分段式高职联办。
  而在教师队伍中进行的一些改革更是让经贸旅游学校的发展如虎添翼。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