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新闻
适应市场求生存,提高质量谋发展
发布时间:2008-07-01 10:07:46
发布者:招办
阅读次数:950
2001年,市经贸旅游学校由原市一职中和市经济学校合并成立。成立之初,在校学生只有400余人,教学、生活设施与同类学校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如何走出困境,走上壮大之路”这一难题摆在了学校面前,经过不断摸索,学校提出了“适应市场求生存,提高质量谋发展”办学思想,首先,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保留了旅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财会电算化等优势专业,开发了烹饪、幼儿教育、中国苴却砚设计与雕刻、农学、室内装饰装修等潜力专业,重点打造饭店服务与管理、烹饪、幼儿教育、计算机及应用等专业。同时,学校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路子,广泛 “联姻”,先后与红格中学、新九中学等初中学校进行了“分流渗透”式的初等职业教育联办;与大河中学等普高进行了“分流阶段”式的中等职业教育联办;与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初等教育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进行了分段式五年制高职联办,与成人高校联办了四年制成人大专,形成了从初职到高职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其次,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重视学生一专多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新模式,形成了“1-2-3”教学组织新模式。具体为:“1”指第一年以文化基础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为主,适当开设专业课程。“2”指学生进入第二年后,在开设部分文化课的同时,加强专业课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加强见习、实习工作,按学生意愿进行就业和升学分流。“3”指学生进入第三年后,高考学生按高考要求教学,就业学生重点强化技能,加强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教育,组织开展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零距离”就业作好准备。在课程改革时,按学生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为了全面提升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学校十分注重实习基地建设,与市内外众多的宾馆、酒店、旅行社、幼儿园、计算机公司、银行、苴却砚厂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方便了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与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几年来,学校事业迅速发展,在校学生超过了2400人,学校创建成为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职教发展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校本培训、送外培训、聘请行业中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课、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等方式造就了一批懂市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没有市场,学校就谈不上发展;要想发展,就必须提高办学质量,学生有了良好的素质和好的出路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校长董之云说。正是源于这样一种办学思路,市经贸旅游学校赢得了发展先机,走出了一条“市场化”办学之路。
其次,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重视学生一专多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新模式,形成了“1-2-3”教学组织新模式。具体为:“1”指第一年以文化基础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为主,适当开设专业课程。“2”指学生进入第二年后,在开设部分文化课的同时,加强专业课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加强见习、实习工作,按学生意愿进行就业和升学分流。“3”指学生进入第三年后,高考学生按高考要求教学,就业学生重点强化技能,加强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教育,组织开展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零距离”就业作好准备。在课程改革时,按学生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为了全面提升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学校十分注重实习基地建设,与市内外众多的宾馆、酒店、旅行社、幼儿园、计算机公司、银行、苴却砚厂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方便了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与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几年来,学校事业迅速发展,在校学生超过了2400人,学校创建成为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职教发展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校本培训、送外培训、聘请行业中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课、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等方式造就了一批懂市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没有市场,学校就谈不上发展;要想发展,就必须提高办学质量,学生有了良好的素质和好的出路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校长董之云说。正是源于这样一种办学思路,市经贸旅游学校赢得了发展先机,走出了一条“市场化”办学之路。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