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勇立潮头唱大戏——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发展纪实
春节期间,喜讯传至沉浸在喜庆中的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职成厅[2007]1号)公布了2006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该校以优秀等级赫然在列。喜讯传至校长董之云时,他的眼睛湿润了,“短短的五年多时间,学校从建校初400余人的普通职校,到2003年创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功,再到今天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功,其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啊!正是有了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有全校教职工的倾情付出,还有学生们的勤奋努力,才成就了学校一个又一个的跨越……”
布局调整,迎来学校跨越发展
2001年1月12日,对于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调整,把原攀枝花市第一职业中学和攀枝花市经济学校合并组建为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一所新的学校诞生了。凭着骨子里那股不甘落后、负重自强的拼搏精神,学校从此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在这块土地上收获了一茬又一茬丰硕果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对学校的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五年多来,该校在校生人数由合并时的400余人发展到2400多人。学生参加四川省计算机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二等奖;学生参加攀枝花市校园艺术节,多次荣获英语、舞蹈专场比赛一等奖;承办全国导游资格考前培训,获证率连续两年位居四川省第二名;学生参加劳动部门技能鉴定,中级获证率达95%以上。五年多时间里,学校先创建成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创建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学校被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单位、攀枝花市文明单位标兵、攀枝花市教育局督导评估优秀学校等称号,同时,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四川省再就业培训基地、攀枝花市旅游培训中心基地、攀枝花市职教中心也相继在该校挂牌。如今,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又获得了成功。
知晓学校发展的人都会由衷地说,“学校变了,变得太快了”!学校变了。五年多来,该校多方筹集资金三千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现已投入使用的男女学生公寓、综合实训大楼、网络机房、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财会模拟室、餐饮习作室、客房习作室、前厅模拟室、民航模拟习作室、烹饪习作室、形体室、舞蹈室、数码钢琴室、手风琴室、画室等教学、生活设施完善。五年多来,学校变化最大的是拥有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老师们团结、奋进、博学、敬业,学校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有古代书院师生如父子的无间亲密,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的人性发展空间。学生病了,有老师们忙前忙后、嘘寒问暖的身影;学生生活有了困难,有老师们尽己所能、慷慨解囊的义举;学生落后了,有老师们晓之以理、情动融冰的谆谆教诲。如今,该校有高级职称教师36人,中级职称教师59人,省、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37人。
立足市场,探索职教发展新模式
据悉,该校建校之初,只有在校生400余人,却开设专业20余个,涉及旅游、计算机、财会、机械、电子、汽修、工商管理等多个行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教学资源分散。对此,学校党政一班人分析了攀枝花市旅游发展前景,避开其他职业学校的强势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整合、删减,保留了“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计算机及应用”等具有竞争实力的专业,新开设了幼师、航空服务、苴却砚设计与雕刻等其他学校还未涉足的潜力专业,并确定把“饭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及应用”、“烹饪”专业作为品牌专业着力打造。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2006年,该校针对攀枝花的立体农业、观光农业成为了旅游亮点,新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基层农技人员的实际,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了农学专业,积极拓展专业面,寻求生源增长点。
“ 按计划招生、按专业编班”教学的传统模式组织教学,已经不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了,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新模式,形成了 “1-2-3”教学组织新模式。具体为:“1”指第一年以文化基础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为主,适当开设专业课程。“2”指学生进入第二年后,在开设部分文化课的同时,加强专业课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加强见习、实习工作,按学生意愿进行就业升学分流。“3”指学生进入第三年后,加强专业课教学,加强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教育,组织开展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零距离”上岗作好准备。
学生顶岗实习,实现零距离就业。该校十分注重实习基地建设,与红格温泉假日酒店、攀枝花宾馆、攀枝花市实验幼儿园、攀枝花市电脑公司、攀枝花市得天独厚商贸有限公司、攀枝花数码广场、上海子溯商务有限公司等三十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学生在第五学期后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既解决了设备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断奶”迷茫期,变“学非所用”为“学以致用”。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的同时,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培养、造就了一批懂市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从事第二职业。鼓励旅游专业教师带团出游或到旅行社挂职,鼓励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到宾馆、酒店挂职,全程跟踪学习,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尖子到学校兼职,加强了校企交流与合作,强化了教师专业技能,让老师们懂得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求生之道,积累了教学鲜活素材,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学校制定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选拔考核实施细则》,每年评定并发给相应津贴。
 “ 办学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多重需要,难以吸引学生,将制约学校发展”,校长董之云同志一班人深刻洞悉当今中职学校发展契机。该校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思路,广泛“联姻”,先后与盐边县红格中学、新九中学等初中学校进行了“分流渗透”式的初等职业教育联办;与大河中学进行了“分流阶段”式的中等职业教育联办;与高校进行了分段式高职联办。
同时,该校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充分利用好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四川省再就业培训基地、攀枝花市旅游培训中心基地、攀枝花市职教中心这些牌子和师资设备优势,为企业和行业培训人才。学校是攀枝花市旅游协会和攀枝花市烹饪协会副会长单位。几年来,该校与攀枝花市旅游局、市就业局、仁和区旅游局、仁和区就业局、攀枝花客运段、攀枝花市网通公司、红格温泉宾馆等多家单位合作,为企业培训导游、讲解员、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厨工、礼仪、财经、营销、金融、计算机操作员等技能型人才,为推进企业员工本土化、为攀枝花市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心教育”,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
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二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核心,坚持不懈开展理想教育、爱心教育,让学生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三年级以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这是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与如今很多中职学校一样,该校学生入校时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如何重塑学生自信,如何让学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该校十分注重德育队伍建设,要求干部管理育人、教师教书育人、职工服务育人,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通过多年德育实践,总结出了“给学生以爱心,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责任心 ”的“三心”德育工作特色,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
该校生源大多为初中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信心、生活信心和上进心,有较强的自卑感。对此,该校把树立学生信心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所有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打击、讽刺和歧视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抓住有利时机正面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挖掘自身潜力,创造学生愉快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尽快走出低迷、失意、自卑的心境。
 “ 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就要求老师热爱每个学生,投入大量情感。”校长董之云同志认为,老师的关心爱护,对中职学生尤为重要。他要求老师们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走进学生学习生活,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星期天未及时返校,班主任马上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寻找;学生突患疾病,哪怕是深夜还是节假日,老师都及时赶到,送往医院;学生没有生活费了,老师主动借钱或资助他们。
体验教育、情境教育,是该校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学校组织违纪学生到看守所参观,请失足少年犯现身说法,并要求学生写出感受和体会。同时,该校把纠正学生错误的家庭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心,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该校把家访作为连接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情感纽带。五年多来,学校坚持把家访工作作为考核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校有近一半的学生家住边远农村,学校规定:家访不仅仅只是打个电话、寄封信函,而是要求教师尽量多到学生家里去。每到假期,老师们便自觉地踏上家访之路,每年行程总计达两万余里,被大家戏称为家访“新长征”,老师们带去了都市文明的信息,带去了党和政府对学生的关怀,更全面地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加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坚定了学生完成学业的信心,减少了学生失学率。
每年,该校筹集资金数十万元,为所有新生免费赠送床上用品、运动服,给优秀学生和贫困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和民族生活补贴等。为了解决特困学生的困难,学校勤工俭学部开设了小卖部,让这些学生来经营,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据悉,该校每年多方筹集资金,奖励优秀、扶助贫困,金额逐年增多,到2006年已达60多万元。
出口畅,赢来入口旺
学校如同工厂,学生如同产品。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出口畅,方能入口旺。与很多职教人一样,校长董之云和学校领导班子都深谙现代职教发展之道。学校一直把办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看着第一生命线,就业率连续超过98%,该校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上响亮的品牌。2004年,四川省九寨-黄龙机场招聘40人,该校选派19名学生与省内众多大中专毕业生同台竞聘,16人胜出;2005年,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团和曲靖金麟饭店同时选中了该校7名学生,双方便私下承诺优厚待遇吸引学生,上演了“二龙抢宝”的喜剧。近两年,经常有许多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员工,毕业生供不应求。
如今,该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学校与攀枝花宾馆、攀枝花国际旅行社、红格温泉假日酒店、攀枝花电脑公司、攀枝花市实验幼儿园、中国石油攀枝花分公司、四川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北京假日酒店、上海子溯商务有限公司、丽江大港国际饭店、苏州可成科技、攀枝花市得天独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工商银行攀枝花分行、交通银行攀枝花分行、攀枝花数码广场等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人才输送关系,毕业生就业有了充分的保障。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招生,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到校授课,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也定期回访企业,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及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学生就业率持续走高,直接带动了招生。“出口畅、入口旺”,在攀枝花市每年初中毕业生只有一万余人的情况下,学校招生年年创新高。2001年招生437 人,2002年招生483人,2003年招生600人,2004年招生650人,2005年招生884人,2006年招生近1100人。
金沙柔玉浪,水白映飞鸿,勇立潮头唱大戏,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没有骄傲,没有自满,而是紧紧把握发展的脉搏,励精图治,不断开辟攀枝花职教新天地。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