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林则徐与《十无益格言》——我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之一

  为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夯实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并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
  2015年10月12日,副校长严林利用升旗仪式对全校师生宣讲了《林则徐与〈十无益格言〉》。一、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佛教文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二、林则徐与《十无益格言》。林则徐因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被誉为民族英雄,他的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妇孺皆知。《十无益格言》体现出了他的价值取向。1839年9月,林则徐给夫人的一封家书中,提出了《十无益格言》,虽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但还是值得学习的:1.存心不善,风水无益。2.父母不孝,奉神无益。3.兄弟不和,交友无益。4.行止不端,读书无益。5.作事乖张,聪明无益。6.心高气傲,博学无益。7.为富不仁,积聚无益。8.劫取人财,布施无益。9.远离运动,服药无益。10.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副校长严林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十无益格言》逐条进行了解说,要求全体师生学会感恩、宽容、隐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认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