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撒向学生都是爱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绩不太好,部分学生的品行存在一定问题,在初中阶段不受老师重视,这类学生自信心不足。如何重塑自信,如何让学生成长、成才?这一系列迫在眉睫的课题摆在了市经贸旅游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面前?为此,学校提出了“给学生以爱心,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三心”德育工作思路。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经贸旅游学校“三心”教育的重点也不一样。由于这些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时大多不被老师看好,在一年级里推行“爱心”教育,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不打击、讽刺和歧视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抓住有利时机正面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挖掘自身潜力,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尽快走出低迷、失意、自卑的心境。同时,也要求学生之间培养起爱心,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在巩固“爱心”教育的基础上,第二学年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信心”教育,帮助孩子摒弃自弃的想法和念头,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第三学年,学生即将实习和就业,学校把德育工作的重点就转到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来,并辅以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能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学校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三心”教育,学生从进校到毕业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对学生提出“三步走”的同时,全校教职工也从自身的角度,采取各种方式,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走进学生学习生活,做学生的知心人。
  学生星期天未及时返校,班主任会马上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寻找;学生突患疾病,哪怕是深夜还是节假日,老师都及时赶到,送往医院;学生没有生活费了,老师主动借钱或资助他们。每到假期,老师们便自觉地踏上家访之路,每年行程总计达两万余里,家访也被老师们称为“新长征”。这些充满温情的举措,家长既感到欣慰又看到了希望,更坚定了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业的信心。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见于微末。”为了帮助贫困孩子,市经贸旅游学校每年都筹集资金数十万元,为所有新生免费赠送床上用品、洗漱用品、校服各一套,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和民族生活补贴等。为了解决特困学生的生活问题,锻炼他们的能力,学校设立了勤工助学部,让这些学生参与经营。今年,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中职生助学政策,所有农村户口、县级城镇户口、城市困难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前两年都将得到国家助学金,每年1500元。同时,四川省和攀枝花市还有一些贫困助学的辅助政策,年最高可得到3000元资助。
  撒下一片绿荫,让学生共同成长,让家长们一起分享学生转变和成才的快乐,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三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正在不断充实。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