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新闻
感 动 攀 枝 花—记舍己救人的好青年周彬彬同学
发布时间:2008-07-01 10:01:54
发布者:招办
阅读次数:1006
作为攀枝花人,我们时常被身边的英雄感动着,法制战线上有唐汉华,检察战线上有陈军,而在教育战线上,有一位懵懂青年,以自己年仅十八岁的花季年龄诠释了“感动攀枝花”的真实涵义,他就是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2005级14班学生周彬彬。
事情还得追溯到2007年6月2日。那天,正好是双休日,周彬彬邀约了家住安岳县的罗杨等同学一同去他家度周末,顺便让近半年都没有回过家的同学改善一下生活。下午3点钟左右,周彬彬和父亲一起去自家承包的鱼塘中打鱼,罗杨发现距离自己三十多米远对岸的周彬彬撑着竹筏子拖网,非常疲乏,就想下水游过去帮他一把,游着游着,体力渐渐不支,在离岸仅五六米的地方开始缓慢下沉,这一场景惊呆了在场的许多人,有周彬彬,有周彬彬的父亲,有鱼塘边杂货店老板,更有不少在鱼塘边悠闲垂钓客。这时,只见周彬彬从竹筏上奋力跳入水中拼命向罗杨下沉的地方游去,周父见状也从岸上跳入水中前去助战,父子二人同演了一场生死大搜救的感人大戏。过了一会儿,只见周彬彬把沉入水底的罗杨渐渐托起,周父也赶到了,伸出手来去援救罗杨,悲剧就在这一瞬间发生了,周彬彬因为中午打鱼时间久了,加之天气炎热难当,又是从对岸二三十米远的地方游到出事地点,并且心情高度紧张,耗费了他大量的体力,当他奋力把罗杨托出水面后,自己也渐渐下沉,周父在罗杨和自己儿子同时遭遇死亡威胁时,没有考虑再三,毫不犹豫地托着罗杨向岸边游去,把罗杨放置在安全处,然后返回营救自己的儿子,一去一来,大约经过了七八分钟,周彬彬沉入水底时间就是七八分钟,周父凭借好水性,先后四次沉下水去搜救儿子,第一次,摸到了儿子的脚,可惜没抓紧,滑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见儿子踪影,岸上传来周彬彬母亲嘶声裂肺的呼号声,“求求大家救救我的儿子”,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周边午休的村民赶来了,大家一起用渔网把沉人水中已经二十多分钟的周彬彬打捞上岸,大家一边为周彬彬进行人工呼吸,一边求助120,等救护车从医院赶到时又过去了近二十分钟,从周彬彬沉水到被打捞上岸在四十分钟以上,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周彬彬不会有生还希望了。周彬彬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走得是那样不情愿,是啊,年仅十八岁,他还没来得及品味生存的甜美,他还没来得及报答生养他的父母,他还没来得及向同学朋友道一声别,诸多诸多的遗憾,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吗?
周彬彬是家里的独子,也是周家唯一的孩子。本来他家住在仁和区新街附近,1995年,因为仁和区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得到了人均一万元共计三万元的失地赔偿,搬离了原来居住地,到离仁和镇约七八公里的半山上的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七社承包了一口约莫三亩的水塘养鱼度日。出这事情后,市经贸旅游学校的师生和媒体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赶到了周彬彬家,更让大家振惊的是这一家人的贫困。在鱼塘一角,两间破败的房子匍匐着,这就是周家一家三口居住了九年的家,周家父母的卧室低矮,四周没有通风的窗口,卧室里一张床占据了房间一大半空间,记者进去拍摄时不得不开灯,因为太暗,不得不侧身,因为太窄,在这间不足六平米的卧室里,周家三口挤了整整六年,后来,儿子渐渐大了,周家不得不在原本低矮破败的房子上又给周彬彬重上一间屋子,周彬彬便有了属于自己的独屋,不足六平米,好象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在父母卧室外一角,有一座蜂窝煤炉子,炉子上有一口中等个锑锅,锅里常年累月都会嘟嘟地熬着中药,炉边有一大堆干枯发白的药渣,一股浓烈苦涩的中草药味弥漫在空气里,扑鼻而来。听人说,周彬彬的母亲患有严重的胆结石、乳腺增生、妇科病等疾病,因为家贫没钱手术,只好长期靠中药调养,周母体重不足七十斤,脸色泛黄,明显营养不良。
周彬彬在家孝顺父母,邻居向我们哭诉:“这孩子,我们看着他长大的,很懂事,很听话,也乐于助人,可惜啊,多好的一个孩子,咋说没了就没了呢”。周彬彬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很好,也乐于助人,记得刚到学校时,班主任老师安排教室清洁卫生,因为大家互不相识,在卫生还没有结束时其余同学便相继离去,只留下周彬彬单薄的身影继续摆放桌椅,继续清扫垃圾,一个人默默无闻,干得满头大汗,直到卫生结束为止;有一次同学病了,周彬彬同学二话不说,背上同学直奔学校医务室。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对一个死去的人重提过去,是有悖于他的初衷的,在生时他内向、不张扬,这些在有些人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比起唐汉华、陈军这些英雄来说的确不算什么,但是正有了这丝丝游离的弱光才内敛了一个十八岁青年的气节。周彬彬,你是好样的,你去了,你去得伟大,你去得让我们自豪,在你的身上折射出这些年来我们的正气教育、英雄教育、珍爱生命但在他人有难时不惜自己生命代价的情操教育是成功的。
闻讯周彬彬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噩耗,市经贸旅游学校震惊了,几天来,学校里都沉浸在无限的悲哀中,为表达对朝夕相处学友的哀悼心情,周彬彬生前的室友们特意开了一次室会,大家一致表决通过:全体室友照看周彬彬留下的东西,直到他的父母来取为止。六月4 日,师生们返校了,早上升旗仪式上,学校校长语音低沉,声音沙哑,他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全校师生向周彬彬学习并伸出援助之手,爱心捐助,以实际行动告慰英雄周彬彬。在周彬彬生前的2005级14班教室里,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彬彬,一路走好”的话语,课桌前有一个募捐箱,师生们纷纷向箱内投下了爱心款,一元、两元、十元、百元,现场气氛凝重,短短半个小时,师生们共计捐款12149元,随后送达周彬彬父母手中。周彬彬的事迹得到了攀枝花晚报、攀枝花电视台、仁和区电视台、市教育局等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在第一时间内派出记者采访报道,周彬彬舍己救人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市民纷纷拨打电话询问事情经过,并愿意为周彬彬及家人奉献爱心。从这个事情上,一个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象唐汉华、陈军这样的英雄形象已经在市民中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股学英雄、惜英雄的正气正在市民中悄然兴起,社会需要正气,社会需要英雄。
周彬彬去了,彬彬值得我们尊重,周彬彬的父母同样让我们肃然起敬。在两个孩子同时遇到死亡考验时,周父毅然决然去救别人的孩子,要问周父此时的想法,他没有豪言壮语,脑子里也没有唐汉华、陈军的形象闪烁,有的只是“罗杨是客人,一定要先救他”,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深明大义的父亲啊,在这朴实的话语中透漏出中国农民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先人后己的朴素思想。周父同样伟大,周父同样值得我们崇敬和尊重。按照常理,周彬彬的牺牲,因在罗杨,周家人难免会指责罗杨,但是又一幕让我们震撼:罗杨离开周家时,周父周母紧握罗杨的手,安慰罗杨不要背上包袱,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这样才对得起彬彬。这是怎样的境界啊?
我们离开周家时,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都流下了同情的泪水。透过车窗,我们看到了凄然的一幕:一对中年夫妇依偎在一起,久久凝望着池塘彬彬沉水的那个地方,他们目光浑浊、呆滞,同时目光中透着期盼,盼望儿子归来,面对处于弱势的周彬彬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