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新闻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题记
昨天晚上,看了话剧《立秋》,感触很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话剧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话——丰德票号的祖训: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勤奋,敬业,谨慎,诚信。”
《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的是“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故事,宣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丰德”票号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客户挤兑、天津票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严守祖训,誓死为“丰德”票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革新,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业的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场纷争在两个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展开。昌仁与瑶琴是许、马两家因商业利益而联姻的一对不幸儿女,瑶琴在绣楼上苦等昌仁六年,不料,昌仁留学之时,另有所爱。传统与革新、理智与情感,相矛盾、相交织、相冲突,高潮迭起,动人心魄,意味深长。
《立秋》以“立秋”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它还关联着历史兴衰,寓意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又涉及到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立秋》在展现“丰德”票号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以至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时,反映了他们顽固保守的一面,同时也展示了晋商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保守性;揭示了历史转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
深广的历史背景、宏大的舞台场面、复杂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人物性格,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恰到好处地充分展现出来。在《立秋》中,矛盾随着地点的变换在不断地转换,而前一个矛盾又为后一个矛盾做了铺垫,过度非常自然。大矛盾套小矛盾,在“银行派”与“票号派”这对大矛盾的斗争下,又置入昌仁和瑶琴的婚姻悲剧、马家父子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等小矛盾,也正是这些小矛盾,把这样的大矛盾充实起来,通过小矛盾的演绎把特定历史时期的大矛盾衬托出来,使得剧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整场戏,矛盾冲突不断,好戏场景接踵,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一气呵成。
话剧《立秋》中的艺术处理手法,音乐的配合,剧情的衔接和台词的精妙都值得我们专业教师在将来的教学与活动中借鉴。另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同时也是班主任的我来说,《立秋》中的精神更多的可以运用到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去。
“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业不可废,道唯一勤。功不妄练,贵专本业。本业者,所生所托之业也。假如侧身士林,则学为本业;寄籍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计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此其为一,虽云不一,然无不可资以养生,资为送死,资以嫁女娶妻。……无论士为、农为、工为、商为,努力自强,无少偷安,则人力定可胜矣,安在今日贫族,且不为将来富矣!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一句话不仅仅是用在商业行为中,它更可以作为一句警言时刻鞭策我们做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时光匆匆,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人就这么一辈子,过去了就不会再来的一辈子,我们总有追不上时间脚步的感觉。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情。
人,一撇一捺,要立,人无信不立,只有立着的才是“人”。
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生存在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的命运.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奔波、付出,在社会的不同阶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留意一下身边的事和人,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社会也不是。。。我们不应该抱怨任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 ,人生在世,生一日应尽一日之勤。我要有我的一人之业,我要尽我的一日之勤!
《立秋》揭示出的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是与我们的中职教育的教育理念相符合的。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观看到这场话剧,让他们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中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