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新闻
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职业称赞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红烛”、“园丁”、“春蚕”等成为教师职业的代名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诠释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和神圣。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文明单位,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倾力打造”,倾力打造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必须致力于打造一支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下面,我就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我校一贯重视师德教育,明确提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严教勤学”的师德建设目标。师德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国家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等。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关于“两个务必”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的重要讲话,,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
第二,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第三,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
第四,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在师德教育学习过程中,我们把教育内容拓展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要求教职工做一名好教师、好公民、好成员。同时,我们还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师努力达到端正态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尊重同事、以德修身等六个方面的要求。
第五,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教师学习重庆、四川绵阳北川中学等优秀教师群体的事迹,学习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的师德丰碑;学习他们以大仁大爱彰显的绚丽师魂。通过学习,使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并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既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又是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既要为人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教师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更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只有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中,我校从岗位规范、职业责任、幸福感受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给教师一个均衡发展的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教师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给教师一个机制,使其能自我完善,找到成就感,使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享受职业尊严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改革评价方法,鼓励教师竞争。
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建立了符合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根据教师本人申请或专业部推荐,学校每年评定一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每学期采取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生评教、专业部、教务处综合评价和学校最终评价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做出考核评估。学校还给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创建成功的平台,公开选拔青年干部,开展公平竞争,并提出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教育理念。使学校领导班子、整个教师队伍,都形成一股昂扬向上的朝气。
在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智育轻德育,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不少教师仍然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习惯于“满堂灌”,使得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全面推进。还有些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要么认为,职业学校不用上这么多文化课、理论课,让学生学会职业技能就行了,要么受自己技能水平和实训条件限制,对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理解和落实得不够。
我们必须改革评价内容、方法,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专业技能、教育教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习培训提高和教学成效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必须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情况摆在突出的位置来评价,并把考核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岗位竞聘、评先选优、职称评定等挂起鈎来。
在用人上注意均衡安排所有教师的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有能力,愿做事,又能把事做好的人,尽量给较多的事做,而且保证较好的经济收入;对愿意做事,又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尽量让其把事做好,但不愿做事的人,尽可能不给事做;对不能做事,又不愿意做事的人,坚决不给事做。”的原则,采取“公开岗位,双向选择,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目标管理”的办法,使教师能够找到适合自身作用和发展的岗位。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在完善评价机制方面,我们把由单纯的学校领导班子对教师的考核,变为教师广泛参与,扩大民主,使教师成为考核他人、考核自己的主体,实现自律与他律、内动力与外驱力的结合。同时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和学生座谈会共同参与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从而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的德能素质和行为绩效。近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已经有市级骨干教师、市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多名,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60多人,有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三、创设优良环境,促进教师成长
自学校合并成立以来。我们最大的体会是:要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必须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50%是青年教师,缺乏经验是他们的不足。但是精力旺盛、有活力,工作有激情,接受新生事物快,是他们的长处。我校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教育之路,学校采取多种渠道,创设优良环境,促进教师成长。
首先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管理上,把严格要求与热情帮助结合起来。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上岗前要过“三关”;弘扬师德入门关,教学常规入门关和基本教法入门关;切实做到“六个一”;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带好一个班,上好一堂课,写一篇好文章,制作一个有特色的课件。在青年教师的使用上,热情关怀,充分信任,既要“压担子”,又要“给空子”。压担子,就是给青年教师以重任,让他们担任班主任和学科教学,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能上则上。给空子,就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给足发展空间,只要有机会,不管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骨干教师培训都给他们争取,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此外,在青年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需求等方面给予关注,彰显人文关怀。
二是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使校本培训规范有序,我们制订了“学习考勤考核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课题研究报告制度”,采用“以课代研”、“专题讲座”、“技能强化训练”等方式来构筑教师成长的平台。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是: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愿望,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三是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注意发挥学校各层次骨干教师的辐射和示范作用,除了组织安排“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外,还让骨干教师在学校或教研组、专业部里带领大家一起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究,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是开展新老教师“帮教结对”活动。在工作安排中注重新老教师合理调配,给他们提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机会,“帮教结对”活动的周期为三年,其间,要求老教师全方位地跟踪指导。三年后,结对的双方都要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学校进行检查评比,评出“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员”。由于新、老教师双方相互学习,三年后许多青年教师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老教师通过和青年教师相互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在教育手段和教育效果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五是加强与各地学校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安排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各地办学经验,学习归来让他们在教师和学生会议上讲述在外面看到的情况,介绍外校的办学经验。
六是我们还制定了《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加快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七是深入教师中,走进课堂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引擎。我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经常深入教师中,走进教室里,谈心、听课、说课、评课,看教师教学方式是否向启发诱导转变;看学生学习方式是否向主动参与转变;看教学目标是否向知识、技能、品德并重转变,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生态家园。
八是师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从心理教育入手,相信每位教师都能成功。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别教师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成长起来,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对口高考升学率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茅,就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并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先进集体的殊荣。
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弘扬教师职业道德的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把我校办成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而努力奋斗。